透過公有雲儲存服務,企業和終端使用者均可輕鬆從第三方授權取得儲存容量,以儲存本身的數位資料。本文將公有雲儲存分為兩類:用於共用和協同作業的檔案儲存設備以及用於商業應用程式的儲存設備。
像是 Dropbox、Box、Google、Microsoft SharePoint 和 Apple iCloud 等公司的公有雲檔案服務,便提供簡單易用的檔案資料儲存庫,便於共享、合作及歸檔資料。目標使用者包括個人和各種規模的組織。
Microsoft、Amazon、Google、IBM 及其他公司提供儲存即服務 (StaaS),讓企業能夠輕鬆取得授權、配置,以及存取針對商業應用程式使用最佳化的儲存容量,並支援軟體開發、資料分析、資料庫及其他企業工作負載。本文著重於這級別的公有雲儲存。公有雲儲存的共通之處包括:
- 易於部署、自行配置的容量
- 透過豐富的 API 實現高度自動化管理
- 動態容量和效能擴充
- 靈活的儲存產品,包括檔案、物件及區塊儲存存取
使用者付費或訂購定價
公有雲和私有雲儲存設備之間的差異
私有雲儲存設備是在內部部署中提供公有雲儲存體驗的方法。私有雲儲存設備目標在於實現公有雲的優勢,同時將相關缺點降至最低。所用技術,例如可擴充儲存,虛擬或軟體定義技術、部署自動化及豐富的 API,可讓組織設定儲存環境,以便更加符合其應用程式和使用者的需求。
優勢
- 透過採購及管理私有雲,即可降低整體儲存成本。部署私有雲儲存基礎架構需要資金支出或融資,才能將採購延長至預定時間以外。但常有的狀況是,從儲存基礎架構獲得的使用量表示在購買期間,每次容量的成本一般會低於公有雲上的部署成本。
- 私有雲儲存基礎架構是組織內部的共享基礎架構,但環境可以更有效地調整及調校,以便因應業務需求。而且,與大型公開共用資料中心相關的延遲,以及其他效能降級也會降到最低。
- 相較於公有雲儲存,私有雲儲存設備可實現更高等級的控制和安全性。資料中心或受控環境中會部署私有雲,例如資料並存設備,並由組織內部 IT 人員加以管理。
缺點
相關成本:雖然私有雲環境的容量成本通常更加低廉,但是部署私有雲的組織必須考慮採購、管理及部署 IT 設備所需的其他 IT 資源、設施及環境成本。
運作公有雲儲存的成本
為公有雲儲存定價並非一句話說得清,因為有多種儲存產品可供選擇。但是,請務必了解通常會在何處產生成本。
- 儲存設備類型。每家公有雲供應商皆提供多種儲存設備服務,例如物件式、檔案及區塊等儲存設備。每種儲存設備類型皆有專屬的容量和效能限制,而且很多都會在其中提供不同的成本和效能層級。一般來說,最具成本效益且效能最低的儲存是物件式儲存,而最昂貴且效能最高的儲存則為區塊儲存。
- 磁碟容量。每種儲存設備類型通常會以容量為基礎加以授權,在許多情況下,效能會以高達上限的容量密切相關。如果您需要更高的效能,即可透過更高的容量取得。
- 如前所述,多數儲存設備服務的效能擴充皆與容量息息相關。因此,需要的效能越高,提供的容量就越多。部分儲存設備服務亦提供階層式效能等級,讓成本和效能更加一致,並減少對容量的依賴。
- 外溢費用。外溢費用通常是未經規劃的一項成本,該費用會依據離開服務供應商閘道的資料量加以扣除。對於在雲端內外傳輸資料的使用者,這項成本可能會隨著時間推移而等於,甚至大於基礎儲存成本。因此,評估公有公有雲儲存時,應考慮使用應用程式和工作負載 I/O 特性。
進階資料管理。對於尋找比雲端供應商產品功能更加進階的廠商而言,第三方廠商會提供使用原生雲端儲存設備磁碟容量的資料管理軟體,然後將重複資料刪除、壓縮、快照、Clone 及其他功能等進階資料管理加以分層,以便提升雲端儲存設備的價值。這項進階資料管理是對原生儲存磁碟容量的遞增費用,但在某些情況下啟用資料減量功能後,可能會產生遠低於單純只有原生儲存設備成本的合併成本。